中庸麻雀史觀

第五章 ~ 平和論

「平和」的本義

今日「平和」算一番(等)是普遍的常識,但原來在最早的古典麻雀裏, 「平和」這詞語,有著完全不同的含義。

古典初期已有「平和」這名稱,但這不是一個可以獲得加番或加副的和種, 而只是對於一手完全沒有任何分數的和牌的貶稱;和了「平和」, 沒有得加番,手牌就只得副底的10副,是最低分的和牌。 對了,意義就有如今日的「雞和」一樣用法。(當然,手牌的內容是不同的。) 這個「平」字,有「平庸」、「平價」的意思,是貶義詞。 換句話說,按古典初期的章法,「雞和」較「平和」還高分!

吃:1筒2筒3筒
暗手:6筒7筒8筒 4萬5萬6萬 6萬7萬8萬 西西

以上這手牌,如果西風是客風,便完全沒有加副,和了牌便只收副底 10副,稱為「平和」。如果西風是門風,番牌對子便可以加二副, 變成了 12副的牌,分數較高,就不叫做平和了。又或者如果是自摸和牌, 這也加二副,按本義也不叫做平和。又例如以下這手牌:

吃:1筒2筒3筒
暗手:6筒7筒8筒 4筒5筒6筒 6筒7筒8筒 西西

雖然沒有加副,但是卻加了「混一色」一番,變成了20副的牌, 分數更高,當然(按本義)也不叫做平和。

「平和」的增值

「平和」這稱呼叫得多了,麻雀發展到古典後期,大家在尋找增加新的和種時, 便自然地被採用成為正式和種,賜予價值。 這動機與理據,其實與新章(以至國標)裏給「雞和」(無番和) 加番是同出一轍。¹

開始時平和是計10副。如果副底計10副的話, 那麼平和計10副或是計一番都是一樣的,只是叫法不同。 但後來副底增值到20副時,便分開了平和計10副與計一番的兩種算法。

「平和」的不同定義

「平和」的起源,不像「混一色」或「三色同順」等, 按明確的和種理據來定義清楚的和種條件,而是給一個習慣叫法加分增值, 沒有鞏固的和種理據作為根基。和種本來是獎勵難度的, 平和卻要求不包含這些難度要素,其實是不合造牌麻雀理念, 所以會令人覺得某些地方不合理,會想更改修正, 於是自然地和種的定義會出現不同版本,結果產生混淆。 唯一絕對不變的,就是必須要有四個順子的條件。

按本義的平和,邊、嵌、獨不算,自摸不算,有「清/混一色」等其他和種也不算。 但這定義既然不是從和種理據出發,自然看起來有點矛盾、不合邏輯, 所以便會有人想更改修正。最普遍的改變,就是一般人已習慣了視平和為和種, 忘記了本來與「雞和」相當的含義,於是便容許平和與其他和種複合計算, 只要無副,即使有番也可以算平和。本來加番和種只有一色系列, 這與平和是頗難複合,所以在解釋「平和」時會很易被忽略, 只集中說「無副點」的部份,便造成了訛傳;但是後來增加了門前清等和種, 與平和的複合率很高,強力到可以說去到「偏癖」的程度。 (下述

同一手牌如果自摸便不算平和這也看似不合理, 尤其是古典麻雀不會逢自摸計一番(只有門前清自摸才會加番), 變成了同一手牌自摸和反而會收少了,所以便有了容許自摸的牌去計平和的計法。 例如日本現代麻雀,有些地方仍保留了自摸的牌不計平和的規則 (按照該計分法,因爲會把2副的尾數進作10副, 所以自摸的牌與平和的牌的分數大致一樣,不會因為自摸而收少了), 但主流是自摸平和的牌可以放棄自摸的兩副來兼計(門前清)自摸與平和兩番。 在不計副的現代中國麻雀,自摸與平和可以複合計算,自然是普遍的規則。

古典麻雀邊、嵌、獨的2副,後來定義上出現了分歧, 這自然也影響到平和的定義。² Millington等部份人,甚至覺得平和的聽牌形限制, 與自摸平和的限制一樣是不合邏輯,所以容許平和不論聽牌形, 聽牌形加了副還可以算平和。³ 但是大多數人都還是保留了聽牌形的限制。 有一點值得一提的,就是例如 3335 聽 34 的牌,或是 5678 聽 58 的牌, 本來因為是聽兩扉,所以不加嵌張/單釣的2副, 按本義也應算作平和;但後來出現了這情形也加2副的規則變化, 這也令到這些牌剔出平和範圍之外(日本古典/現代麻雀也是加2副,不算平和)。 後來去到了中國現代麻雀,既然副點也不計了, 平和的和牌形限制就被籠統地說成了「聽兩頭張」, 其他的多扉牌的情形便自然地被忽略了。 (亦有平和可以不論聽牌形限制者。)

至於番牌對子(即眼)的2副,這與以上兩項不同,本與刻/槓點數同屬基本副點, 不是和種加副,所以理論上應該與四個順子的限制一樣,不應出現改變。 但實際上,由於現代中國麻雀廢除了計副, 大家也忘記了為什麼平和的一對眼會有這樣的限制, 所以結果也還是出現了不同版本,其中最流行的是「不可以用任何字牌做眼」。 (「國標麻雀」亦是採用此版本。) 如果忘記了本義,這版本可以說看起來比原本的較合邏輯, 但實際上既然不理本義,那麼中庸的平和定義(下述)就比這更合邏輯, 這版本有點「兩頭不到岸」。

中庸的「平和」定義

傳統的平和定義是以計副為出發點,但中庸既然是不計副的現代麻雀, 就沒有保留傳統定義的當然性。事實上如果不計副,傳統的平和定義是無必要地複雜, 亦有邏輯性的問題。所以中庸的平和捨棄已失理據的傳統定義, 單純從和種理據的邏輯性及規則的簡潔性等方面來檢討, 就自然地得出現在的定義,即是「只要有四個順子便可」。

「中庸」有意恢復傳統「番牌」的重要地位(鼓勵序盤保留單張番牌以望成刻), 原本古典麻雀用番牌做眼只會加 2副,不會損失平和(因平和本身沒有加番), 如果平和定義不接受番牌(或字牌)便會鼓勵序盤捨棄單張番牌,與這意圖有矛盾。 尤其是不容許客風做眼的近代版本,這令客風牌成為了既比數牌難用、 價值又比數牌特別低的廢牌,拿到這沒有利用價值的牌就只是不好運, 這對競技性(遊戲性)有害無益。

「中庸」的「平和」定義以邏輯性與規則簡潔為優先考慮, 不以和種難度為考慮因素,結果限制較寬鬆,比較容易造。 加上平和的出身不好這問題(不是以妥善的和種理據作為根基), 所以把平和設定為最起碼的 5分,這樣(在加算法的前提之下)限制了平和的威力, 即使和種難度較低,也可以放心不會構成和種分值平衡問題。

「平和」成為「濫賞」的先鋒

平和不是從和種理據出發,難度也很低(不能與「傷心小棧」等牌戲裏的滿貫同日而語), 實際上是脫離了造牌麻雀的理念:本來和種是應該獎勵和牌的難度的, 現在卻給容易的和牌也加獎勵,這開創了濫賞的先河; 既然平和也可以加番,那麼什麼容易的牌也可以加番了吧? 今日各大現代章法都有很多濫賞與偏癖,與造牌麻雀的理想有一段距離, 說要歸咎於平和也不為過,因為是從平和開始偏離了造牌麻雀。

在混一色也只值一番的古典麻雀裏,平和肯定是沒有10副(或一番)的價值, 可能是因為如果只按雀理(難度)評為2副或4副的話, 就會出現造不造平和結果分數都差不多的現象(不造平和時便自然有其他的副點加分), 所以為求突出平和為加分和種,就勉強地把之評為10副。 還有另一個可能性,就是平和的10副是出於本義平和的副底的訛傳: 本來平和就只有副底的10副的收入, 但不知怎的卻訛傳為副底以外再加平和的10副。無論如何, 因為平和的增值,一方面減弱了其他副點的重要性, 另一方面又(與混一色等相比)造成了番值的不平衡; 前者促成了日後舊章廢除副點的演變, 後者產生了舊章的「二二制」、「三三制」增值的必要。

令到平和濫賞的問題更惡化的,就是古典後期又出現了「門前清」 (本義即今日謂「不求人」)這個一番和種。雖然門前清表面上有妥善理據, 但是實際上卻有獎勵順子的效果,因為順子手牌較刻子手牌更易造成門前清; 所以門前清其實蘊含著與造牌麻雀理念的衝突(獎勵容易的順子手牌)。 與平和合起來,這更產生了一種較容易的兩番手牌,更 嚴重地破壞了番值的平衡。(去到日本麻雀,再加入了「斷么九」這個一番和種, 又令到問題更加惡化。)古典麻雀本來暗刻就比明刻有較高副數, 門前清又加番便變成重複獎賞,實在是畫蛇添足。 如果以單獨的面子來看,明刻比暗順較難,副點也正確地反映了這點, 但是平和與門前清的加番卻反過來獎勵容易的牌組。

「中庸」基於普遍性的理由,採用了平和、門前清與斷么九這三個和種 (編為第一類「門斷平」)。雖然這些和種始終都是獎勵手牌的一貫性, 但是卻有獎勵容易的手牌的傾向,所以評定這三個和種沒有10分(相當於一番)的價值, 只各值5分。


注:
1 : Perlmen & Chan, p. 81
2 : 見別章「中國古典麻雀(後期)
3 : Millington, p.63, item #117(a)


前一章目錄下一章

© 2009 Alan KWAN Shiu Ho